用味覺連結地方:日本以美食打造的地方行銷

味覺會喚起人的記憶,就如普魯斯特在《追憶逝水年華》中談及的那塊瑪德蓮蛋糕。據科學家指出,當人們在進食時,來自舌頭的訊號會通過腦幹抵達神經元群集,然後在味覺皮層裡或於傳遞的過程中,這些訊號又會變成複雜經驗的一部分,我們一般稱之為味覺。

 

味道以既實在又幽微的姿態棲居於人們的記憶之中,雖難以言及,卻可以回憶得到。比起能夠用照片記錄的風景,無法帶走的美食滋味,往往能夠成為吸引旅客再訪的重要誘因。以日本為例,全國四十七個都道府縣,各有自己的有名土產,就如「青森=蘋果」、「夕張=蜜瓜」、「大阪=章魚燒」、「宇都宮=餃子」等等。美食行銷成為日本地方政府的主要旅遊宣傳首選,此外,各區的中途大型休息站、人流多的都會區亦設立物產中心,用以推廣不同地區的特色美食。

 

自 311 地震後,許多民間企業渴望能為地區復興盡一分力,於是,以「聯合艦隊」形式進行的集體行銷模式亦逐漸崛起。結合地方政府、中小企業、農家及關注地方發展的人士集結一起,集中展示及販售原本不知名的地方商品。這種方式,不但能加改善原本名不經傳的地方商品的銷量,還能把偏遠地區的魅力推介給更多年齡層的人士,讓人們接觸到更多風土物產文化。

這種方式,在後疫情下的香港或許也可以奏效。隨著疫情期間,香港復耕農地數字逐漸上升,本地出品的農作物種類漸漸豐富起來,比如提起如心美食必不可少的素食餐廳無肉食,除了提供多元化的健康素菜之外,亦常以本地農產品入饌,如本地冬瓜、本地菜芯等,確保食材新鮮。如心廣場設有停車場,有意前往者不愁要找荃灣西停車場泊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