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福袋心理學】不知道裝了什麼 為何日本福袋每年都火速售罄?

香港人每年除夕夜晚的習慣或者是看看煙花、第二天跟家人出去「飲啖茶、食個包」,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。不過一海相隔的日本就很不同,日本人的正月本來是農曆的一月,但明治維新後改用公曆,因此新曆 1 月 1 日同時是日本人的新春。在日本新春如此重要的日子,家家戶戶會吃豐富的御節料理,還會去神社「初詣」(hatsumode),以感謝神明保佑過去一年的平安,並且祈求新一年能夠順利度過。不過,假如你想感受過年的氣氛,當然少不得跟在地日本人一樣在元月之始搶購新年福袋!

 

日本每逢新年,各大百貨公司和不同品牌都會販賣福袋,各大廠家會將多件商品裝入袋子或紙盒中稱為「福袋」(fukubukuro)進行販賣。由於福袋數量有限,標價便宜而且商家一般會標榜袋中內含高額價格或人氣的商品,讓人們確信無論如何都會物超所值,使每年在百貨公司門外排隊搶購福袋的人潮連綿不絕。

 

這種講運氣的銷售方法據說源於明治末期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,那麼是什麼讓我們對這種純粹賭博性質的商品為之著迷?根據營銷心理學的「反射效應」理論解釋,人們對於獲得及損失的偏好並不對稱,面對可能招致損失的情況時,人們傾向於追求風險,抱著投機的心理冒險賭博。假如花少錢可以買得刺激或者心頭好,何樂而不為?想購買日本福袋,只須註冊集運公司帳號便可以輕鬆購得,而且網購運費相宜,也許算上運費也仍然比在本地專門店買來得划算。